[1] |
熊健, 林海宇, 李原杰, 闫森, 刘向君, 何海铭, 郑爽, 胡谍. 富有机质页岩中不同矿物的解吸规律[J]. 石油学报, 2022, 43(7): 989-997. |
[2] |
方朋, 吴嘉, 李勃天, 王选策, 钟宁宁. 不同洗脱法分离沥青质吸附烃的对比[J]. 石油学报, 2021, 42(5): 623-633,653. |
[3] |
曹英权, 王清斌, 曲希玉, 王冠民, 苗长盛, 高媛, 陈思芮. 岩屑的有机酸溶蚀实验及验证——以渤中凹陷CFD6-4油田东营组为例[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41-852. |
[4] |
王千, 杨胜来, 拜杰, 钱坤, 李佳峻. 非均质多层储层中CO2驱替方式对驱油效果及储层伤害的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7): 875-884,902. |
[5] |
邱楠生, 冯乾乾, 腾格尔, 申宝剑, 马中良, 俞凌杰, 曹爱强. 川东南丁山地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差异构造-热演化与页岩气保存[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610-1622. |
[6] |
朱明, 张向涛, 黄玉平, 朱俊章, 龙祖烈, 史玉玲, 石创, 张小龙. 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53-68. |
[7] |
罗静兰, 何敏, 庞雄, 李弛, 柳保军, 雷川, 马永坤, 庞江. 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90-104. |
[8] |
胡圣标, 龙祖烈, 朱俊章, 胡迪, 黄玉平, 史玉玲, 胡杰. 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 石油学报, 2019, 40(s1): 178-187. |
[9] |
郝国丽, 单玄龙, 李锋, 仝立华, 刘轶松, 王书琴, 张家强, 赵成弼.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油砂油地球化学及生物降解特征[J]. 石油学报, 2019, 40(3): 308-321. |
[10] |
廖东良, 路保平, 陈延军. 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方法——以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19, 40(2): 144-151. |
[11] |
贾宁洪, 吕伟峰, 常天全, 李彤, 杨济如, 马德胜, 程林松, 刘庆杰, 杨胜建. 高效无损岩心孔隙度精确测量新方法[J]. 石油学报, 2018, 39(7): 824-828,844. |
[12] |
张江涛, 吴奎, 王冰洁, 何京, 康琳. 渤海海域辽西凸起北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石油学报, 2018, 39(11): 1262-1271. |
[13] |
张明震, 吉利明, 杜宝霞, 周世新, 陈永欣.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陆相烃源岩中角质体组分新认识及生烃贡献[J]. 石油学报, 2017, 38(5): 525-532,606. |
[14] |
王万春, 刘文汇, 王国仓, 王成. 沉积有机质微生物降解与生物气源岩识别——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为例[J]. 石油学报, 2016, 37(3): 318-327. |
[15] |
戴娜, 钟宁宁, 邓运华, 李伟, 康洪全. 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成因类型[J]. 石油学报, 2015, 36(8): 940-953. |